2017/11/03

記一段克紹箕裘

記一段克紹箕裘
東港迎王於2011年由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其中內容之一即東港鎮七角頭轎班的傳承延續,祖傳父,父傳子,子傳孫,歷久不衰。曾在2013年獲文化部第35屆奬勵優良影像創作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的「魯笠」,亦是從轎班傳承的角度出發,紀錄東港迎王最深層的人文寫實。
傳承是持續上演的,只是大多存在於人與神之間的密語私言,沒有被紀錄保存。新舊之間有形肉體的轉換,流傳了千古萬代無形精神的信仰。在2017年恭迎戊戌正科中軍府開光安座的當日,藉由這一段文字見證轎班傳承的真實。
安海街李姓轎班,熱心奉獻於角頭事務,對於後代也積極開放讓他們參與其中,於孩子尚在孩提襁褓時就自備小號轎班服裝增加他們的參與度和認同感,孩子甚至在尚未習字之時,已可書寫安海街三字。可惜他因病早逝,得年僅四十餘;其子李小弟(現年15歲)自小耳濡目染,又深受父親奉獻東港迎王、溫王信仰的影響,當天由筆者忝為司儀,向新到任的中軍府千歲爺焚香跪拜,立誓承繼其父轎班位置,不僅告慰其父未盡的心願,也能繼續為千歲爺擔任腳力,繼續為東港迎王服務。
紀錄的與否並無損東港迎王轎班傳承的力度,只是在世道低迷的今日,更要忠實呈現轎班傳承所體現的良善倫理,延續東港迎王教忠教孝的信仰價值。
       安海街轎班 孔麒源撰106.10.12
                  黃英哲、許宏賓圖
(
番外篇:現場實在太令人感動了,讓筆者從頭到尾都是流著眼淚,嘴角身體不自主顫動的
)



2015/10/14

再尋百年魯笠

安海街有一頂











下中街有一頂


















現在又在頂頭角發現一頂
都是類似形制
竹皮編
馬尾毛紅纓
對比小琉球也有類似形制的魯笠
可以假設在約百年前這樣的魯笠是流行時髦的
在目前僅少數能持續留存
因為曾經流行的樣式形制
據下頭角老轎班表示
已在藤編魯笠普及之後
將竹編魯笠集中燒化


2015/01/23

魯笠紀錄片完整版

東港迎王魯笠紀錄片
2008年開始拍攝
歷經2009年己丑正科東港迎王完成所有拍攝工作
並隨即進入剪輯後製工作
2011年剪輯完成
且在2013年獲文化部第35屆奬勵優良影像創作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
雖然許多原因至今未發行DVD(連小編都沒有流出版...)
讓許多朋友向隅
儘管辦過幾場公開播放
也在全台各地巡迴展映
相信喜愛"魯笠"紀錄片的朋友們一定還想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製片小組聽見大家聲音了
這六十分鐘的完整版大公開
再一次
"魯笠"而感動吧

也歡迎喜愛"魯笠"的朋友們
一起來參加2015乙未正科東港迎王
"
魯笠"的人們依舊上演著"魯笠"的故事


2014/07/24

日據時期東港迎王樑傘布

老舊的樑傘布,從繡文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昭和,丁丑,桐月。
昭和是日據時期,對照丁丑可知這件迎王文物製作年代為1937(民國26)。桐月是農曆3月的雅稱,應該是趕製為了當年的東港迎王;根據記載,東港迎王在日據時期曾中斷一段時間,恰好就是民國26(1937),所以這件樑傘布應可說是只在該科迎王使用之後就塵封,也才得以保存至今。


















東港迎王查夜用燈具

東港迎王有百年歷史,百年前沒有路燈,神轎沒有LED燈,怎麼照路查夜呢?就靠這盞煤油燈。
這組煤油燈聽說是以前東港迎王時,溫王爺查夜照路所用的燈具而不是查夜燈喔!
因為以前沒有手電筒及乾電池裝的小燈泡,所以用這煤油燈來照路,所以它不是溫王爺的查夜燈喔!
可見這煤油燈的歷史是多悠久

















圖片感謝東港轎伕驛站文創工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