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3

記一段克紹箕裘

記一段克紹箕裘
東港迎王於2011年由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其中內容之一即東港鎮七角頭轎班的傳承延續,祖傳父,父傳子,子傳孫,歷久不衰。曾在2013年獲文化部第35屆奬勵優良影像創作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的「魯笠」,亦是從轎班傳承的角度出發,紀錄東港迎王最深層的人文寫實。
傳承是持續上演的,只是大多存在於人與神之間的密語私言,沒有被紀錄保存。新舊之間有形肉體的轉換,流傳了千古萬代無形精神的信仰。在2017年恭迎戊戌正科中軍府開光安座的當日,藉由這一段文字見證轎班傳承的真實。
安海街李姓轎班,熱心奉獻於角頭事務,對於後代也積極開放讓他們參與其中,於孩子尚在孩提襁褓時就自備小號轎班服裝增加他們的參與度和認同感,孩子甚至在尚未習字之時,已可書寫安海街三字。可惜他因病早逝,得年僅四十餘;其子李小弟(現年15歲)自小耳濡目染,又深受父親奉獻東港迎王、溫王信仰的影響,當天由筆者忝為司儀,向新到任的中軍府千歲爺焚香跪拜,立誓承繼其父轎班位置,不僅告慰其父未盡的心願,也能繼續為千歲爺擔任腳力,繼續為東港迎王服務。
紀錄的與否並無損東港迎王轎班傳承的力度,只是在世道低迷的今日,更要忠實呈現轎班傳承所體現的良善倫理,延續東港迎王教忠教孝的信仰價值。
       安海街轎班 孔麒源撰106.10.12
                  黃英哲、許宏賓圖
(
番外篇:現場實在太令人感動了,讓筆者從頭到尾都是流著眼淚,嘴角身體不自主顫動的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